返回第63章 诸葛亮痛哭庞统 张翼德义释严颜(2 / 2)三国野史!首页

然而,为时已晚!只听山坡之上一声炮响,霎时间,箭矢如漫天蝗虫,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铺天盖地般射来!那些箭矢之上,闪烁着幽绿的毒光,目标只有一个——那匹在林中格外显眼的白马,以及马上的骑士!

可怜庞士元,满腹经纶,经天纬地之才,尚未能尽展其能,便在落凤坡下,被这突如其来的乱箭射成了刺猬,连人带马,死于非命。那匹曾载刘备跃檀溪的“的卢”宝马,亦身中数箭,悲鸣倒地。一代凤雏,就此陨落,时年仅三十六岁。他那尚未完全施展的“意”,连同他对功名的渴望,对诸葛亮的些许嫉妒,都随着生命的流逝,消散在这阴冷的落凤坡。此地的“怨煞”之气,因此又浓重了数分。

……

涪关之内,玄德坐立不安,心中那股不祥的预感如影随形。忽有败兵狼狈逃回,禀报军师庞统于落凤坡中伏,已然遇难!

玄德闻言,如遭雷击,眼前一黑,险些栽倒。他猛地喷出一口鲜血,那是“气”急攻心所致。他面向西方,朝着庞统遇难的方向,悲声大放,捶胸顿足:“军师!庞军师啊!是备害了你!是备不纳忠言,致使你遭此横祸!苍天啊!为何要折我股肱,断我臂膀!”他哭得肝肠寸断,声音嘶哑,其“仁德之气”都因这巨大的悲痛而紊乱不堪。众将亦无不垂泪。

黄忠强忍悲痛,上前劝道:“主公节哀!庞军师虽不幸罹难,但我等尚在!如今我军锐气受挫,张任小儿必然趁机来攻涪关。当务之急,是立刻修书往荆州,请诸葛军师前来,主持西川大局!”他那“显圣小成”的“意”强行稳定着众人的情绪。

正说话间,探马飞报,张任已尽起雒城之兵,杀奔涪关而来,城外已是尘土漫天,“煞气”冲霄。

……

荆州,七夕佳节。诸葛亮府邸之内,高朋满座,推杯换盏,共商西川攻略。孔明虽在席间,其“意”却时刻与天地“气”机相连。忽然,他心有所感,抬头望向西方夜空。只见一颗亮如斗大的将星,毫无征兆地从天际陨落,拖着长长的光尾,流光四散,瞬间便黯淡无光。

“哐当!”孔明手中的酒杯失手落地,摔得粉碎。他猛地站起身,脸色煞白,掩面失声痛哭:“哀哉!痛哉!庞士元,休矣!”

众官大惊,纷纷起身询问。

孔明泪流满面,悲声道:“吾数日前夜观天象,已知‘罡星’在西,‘天狗星’犯我军旅,‘太白凶光’直指雒城,曾修书警示主公。不想今夜西方将星陨落,如此迅疾,如此决绝……庞士元军师,必已遭不测!呜呼!我主失此一臂,如断手足啊!”他的哭声中充满了对天命的无奈和对同僚逝去的悲痛。他与庞统虽有瑜亮情结,但亦惺惺相惜,皆是匡扶汉室的栋梁。

数日后,关平星夜兼程,风尘仆仆赶回荆州,带来了刘备的亲笔书信,以及庞统阵亡的确切消息。孔明阅毕,再次放声大哭,众官亦无不黯然神伤。荆州上空,仿佛都笼罩了一层悲戚的“气”氛。

孔明擦干眼泪,眼中恢复了清明与坚毅:“主公困于涪关,进退维谷,西川大业未成,军师身殒。亮身为臣子,安能坐视不理?吾必当亲自入川,辅佐主公,扫平西蜀,以慰士元在天之灵!”他那“通玄”境界的“意”,开始全力运转,思索着破局之策。

云长上前一步,其“显圣大成”的“义绝之意”如泰山般稳重:“军师若离荆州,此地干系重大,由何人镇守?”

孔明早有定计,取出刘备书信示众,郑重道:“主公书中已言明,荆州之事,托付于亮,令亮自行择才委任。今关平将军持书前来,主公之意,已然明了。云长与主公桃园结义,情同手足,威震华夏,天下何人不识君?此荆州重任,非云长莫属!”

他双手捧起荆州牧的大印,神色凝重地对云长道:“此印重逾千钧,荆州九郡亿万生灵之安危,皆系于将军一身!”

云长面容肃穆,上前一步,双手接过大印,朗声道:“大丈夫既受主公与军师重托,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孔明闻云长口出“死”字,心中微微一动,似乎捕捉到一丝不祥的“气”机,但话已至此,不好多言。只得叮嘱道:“将军切记八字真言:‘北拒曹操,东和孙权’。曹操势大,其‘霸者之意’已成气候,其麾下‘兵家武道’强者如云,正面抗衡,我军胜算不大,当以智取,不可力敌。孙权虎踞江东,其‘帝王之意’亦在凝聚,与江东水脉‘地气’相合,不可小觑。与之联盟,方能保荆州无虞。”

云长抚髯点头:“军师之言,关某谨记肺腑,必不负所托!”其言语间充满了绝对的自信,仿佛这世间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他。

孔明安排已定,亲点一万五千精兵,又令张飞率一万兵马为先锋,从大路取巴州、巴西;令赵云率一军溯江而上,皆会师于雒城。孔明自己则统领中军,随后进发。

张飞临行前,孔明特意嘱咐,其声如黄钟大吕,蕴含着强大的“意”:“翼德,西川之地,豪杰辈出,其民风彪悍,亦有修炼独特‘武道’或‘巫蛊之术’的部族。汝勇则勇矣,但切不可轻敌,更不可滥杀无辜,以免激起民变,失了‘仁德’之名。对待士卒,亦不可过于严苛,鞭挞之下,恐生怨怼,致使‘军心之气’不稳。望早日会师雒城,不得有误!”

张飞豹头环眼,声若巨雷,欣然领命:“军师放心!俺老张省得!必不坠了主公威名!”他那“显圣大成”的“勇”意勃发,仿佛已看到自己马踏西川的景象。

张飞一路行军,秋毫无犯,所到之处,州县望风而降。唯独巴郡太守严颜,年过六旬,须发皆白,却是蜀中宿将,一身“凝意大成”的“气”息沉稳如山,尤擅使一口开山大刀,据城固守,不肯投降。此老将军忠肝义胆,其“意”刚烈,曾言:“蜀中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

张飞闻报,怒火中烧,他那暴烈的“勇”意几乎要冲破天灵盖。先是遣人招降,被严颜割去使者耳鼻,赶回寨中。张飞怒不可遏,亲自领数百骑到城下搦战。严颜在城楼上,凭借地利,以强弓硬弩射之。张飞几番冲杀,皆被乱箭逼回,甚至头盔上还中了一箭,更是怒发欲裂。

一连三日,张飞用尽手段,叫骂、佯攻、诱敌,严颜皆坚守不出,城中守军更是戒备森严,“守城之气”凝而不散。张飞在寨中暴跳如雷,帐下士卒皆噤若寒蝉,生怕触怒了他,招来一顿“鞭挞”。

张飞不愧是“显圣大成”的猛将,勇猛之余,其“意”亦非一味蛮干。他冷静下来,心生一计,不再攻城叫骂,反而命士卒四散砍柴,做出分兵寻路的假象。严颜果然中计,派出细作混入张飞军中打探。

张飞故意在帐中顿足大骂,做出一副束手无策、准备绕道偷袭的样子,被细作听去回报严颜。严颜大喜,以为张飞已黔驴技穷,欲效仿韩信暗渡陈仓,便将计就计,命全军饱食,出城埋伏于张飞声称要偷渡的小路旁,只等张飞粮草辎重经过,便一举劫之。

夜半三更,张飞果然亲自“引兵”从小路悄然而过,车马辎重“随后跟进”。严颜见状,急令擂鼓,四下伏兵齐出。殊不知,这正是张飞的诱敌之计。前队过去的不过是疑兵,而张飞早已率精锐从另一条隐秘小道绕到了严颜伏兵的后方。

只听一声锣响,张飞豹头环眼,手持丈八蛇矛,骑着乌骓马,如天神下凡般从严颜军背后杀出,其“显圣大成”的“勇”意全面爆发,化作实质性的威压,席卷整个战场。口中大喝:“老贼休走!俺等你多时了!”

严颜猛回头,见是张飞,顿时手足无措,其凝聚的“守城之气”瞬间被张飞狂暴的“勇猛之气”冲散。两马相交,未及十合,张飞卖个破绽,严颜急忙挥刀砍去,张飞猿臂轻舒,闪身避过,顺势探手,一把揪住严颜勒甲绦,竟将其生擒过马,掷于地上!蜀兵见主将被擒,登时大乱,大半弃甲投降。

张飞杀入巴郡,安民已毕,令刀斧手将严颜推至堂上。严颜昂首挺胸,拒不下跪。

张飞怒目圆睁,声如霹雳:“大胆老贼!吾乃大汉皇叔帐下荡寇将军!大军已到,汝为何不降,反敢抗拒天兵?”

严颜全无惧色,朗声回斥:“汝等背信弃义,入侵我大汉州郡!此地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要杀便杀,何必多言!”其“忠义之气”凛然,竟丝毫不被张飞的“威煞之意”所压。

张飞见严颜虽为阶下囚,然声若洪钟,面不改色,一身铁骨铮铮,那股刚烈不屈的“意”让他心中暗生敬佩。他那暴躁的“勇”意竟渐渐平息,转为一股英雄惜英雄的豪气。他哈哈大笑,亲自走下堂来,喝退左右,为严颜松绑,取过自己的锦袍为之披上,扶之上座,纳头便拜:“适才翼德言语冒犯,老将军休怪!吾素知老将军乃蜀中豪杰,忠义无双!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

严颜本已抱定必死之心,忽见张飞如此以礼相待,那股发自内心的敬重与真诚的“意”,让他深受感动。英雄惜英雄,壮士重壮士。他长叹一声,亦拜伏于地:“败军之将,蒙将军不杀之恩,又以国士待我,严颜肝脑涂地,亦难报万一!愿献巴郡,并为将军前驱,说降沿途诸将,直取成都!”

张飞大喜,急忙扶起严颜。自此,巴蜀之地,因这张翼德义释严颜,传为一段佳话。而刘备大军入川之路,也因此而变得顺畅了许多。严颜的归降,不仅仅是一个城池的得失,更是其“忠义之气”对蜀中人心的一次重要感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