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54章 实践(2 / 2)从下乡支医开始重走人生路首页

现在程怀古当然不知道电视机这玩意在国内到底能不能卖出去,不过他愿意给大儿子一个面子。

不就是砸钱建个厂子再买一条生产线么,弄了!

“先不管销售问题,厂子建起来了再说。”

程怀新闻言撇了撇嘴,接着问道:“那你的意思是你也要回去看看喽?”

“我暂时不去。”程怀古摇了摇头:“这次老头子和淑怡都要过去,再加上见升两口子,我如果也过去,估计丑国有些人的神经就得绷起来了。怎么?你想回去?”

“我想去看看见闻。”

“你如果想回去的话,可以跟那边先打个招呼,但不要跟老头子他们一起走。”

程怀新做为程氏的重要人物之一,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很多人敏感的神经,程家的几位主要人物要是都一股脑的跑去大陆,很多人就会坐不住了,而程家的生意必然会被打压。

这三十多年在丑国浮浮沉沉,程家上下早就看清了这些人的嘴脸,古人说的没错,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所以前一次大陆邀请过去考察,就算没有认亲这宗事儿,他们也会走这一遭,分散投资,不将鸡蛋装在一个篮子里。

程家人在内部利益的分配上也许会打自己的小算盘,但遇到这种重大事项,以及在大是大非面前,肯定都会统一思想,一致对外。

在丑国这么多年,不管他们怎么做,始终都无法融入到真正的高层圈子里,很多重要时刻都会遭人排挤,或者必须让出足够的利益,否则就不带你玩,这就让他们深刻领会到,这里不是自己的家。

早前他们就讨论过一点一点的将产业转移走,并且一直都在实施中。

这几年他们在很多国家投资建厂,就是为了分散在丑国的产业结构。

对大陆的投资,是他们现在必须迈出的一步。

在不知道李言诚的身份前,程怀古也比较倾向于先小打小闹探探路,确定没问题了以后再逐步加码。

现在自己的儿子既然是一个级别不低的领导,那对政策的变动肯定要比普通老百姓提前了解,这对于他们做生意的来说就非常重要。

再加上小儿子回来带回的话,让程怀古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自己儿子的工作必须支持,虽然这个儿子他已经三十多年没见过了。

……

李言诚当时确实跟程见升聊了不少。

一方面,他也想让程氏回国投资,程氏做为海外华人建立的非常典型的标杆性企业,如果能带头回国投资,起到的作用将会非常大。

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在国内投资建厂,只要老老实实的做生意,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挣钱是非常简单的。

既然确实能挣到钱,那为什么不让自己人赚这个钱呢?

说到底,即便他没打算改名字,他现在的这具身体内流的也是程家的血,他也依然是程家那个丢了三十多年的孩子。

上边同意认亲,虽然是强加到他头上的,他自己其实并没有这个意愿,可事情已经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他能理解让他认亲的意图,就是想通过他,让程氏在国内投资。

所以,李言诚才会给程见升提投资建厂方面的建议。

当然,程家的人听不听他的建议那就是另一说了。

……

远在丑国的程家正在商谈来华夏投资的事宜,十月三号中午,李言诚跟放假前就已经约好的京大老教授在饭店见面。

当李言诚赶到订好的饭店时才发现,对面来的可不止是跟他约好的那一位京大老教授,而是四位,三男一女,共同点是年纪都不小了,其中一位他去年在老丈杆子家还见过,这位在京大教书的同时,还是政府部门特聘的顾问。

自从他写的那篇建议登报后,想跟他聊聊的人很多,有政府从事相关工作的,还有很多都是搞理论,做政策研究的。

他节前还接过一个明确反对那个建议的人打来的电话,不过对方并没有人身攻击,只是就事论事的跟他探讨了一番。

有支持他提的那个建议的,当然也有反对的。

在饭店,李言诚和这四位教授的交流从中午开始一直持续了四个小时,得亏这家饭店的经理和服务员他都认识,人家才没赶他们,换成其他人这样一直坐在饭店吃完饭不走聊天的,服务员早就开始赶人了,耽误人家休息。

现在的饭店都是国营的,不一定属于哪家单位,很多单位都有自己的三产,这种三产包括招待所、饭店、商店、俱乐部、澡堂等等。

很多大型企业自己的家属区就俨然就是一个封闭的小社会,家属区里边应有尽有,完全可以满足生活在里边的职工及家属的一切正常生活需求。

很多地方围绕着这么一家大型企业都能建起来一个区,政府在这里建设的所有基础公共设施都是为这家企业服务的。

哪怕到了几十年之后,这种情况也依然存在。

像公安局就有自己的招待所和饭店,里边的工作人员不是公安编制,但大部分也是公安局的正式职工,其实包括很多民警现在都是工人编制,干的工作却是以工代干。

出现这种情况也是没办法,干部编制不够,只能这样操作了,工人编制也不够的话,那就得招临时工。

这时候绝大多数的临时工还是有转正的可能性的,干上个两三年,再有点能力的话,很多都能转正,这也是大家对干临时工这么趋之若鹜的原因。

尽管临时工的工资非常低,每个月也就二十来块钱,还没有其他正式工每月应有的福利,干的活还比正式工更多,更累,但也总好过在家呆着啥事儿没有。

来之前李言诚就跟女儿小笑语交代过,如果过了四点还没回来,就过去饭店找。

小笑语非常听话,刚到四点就跑过去,闹着要让爸爸陪她玩,四位专家教授虽然意犹未尽,但面对一个孩子的要求,他们也实在是不好意思继续拉着李言诚不让他走,只能是无奈的放其离去。

“老孟,你怎么看?”

李言诚和女儿离开了,四位教授坐在饭店的包厢里还没走,而是继续谈论着。

“天纵奇才,在公安局实属浪费了,我感觉他比咱们这些研究了一辈子西方经济的人还要懂的多。”

老孟就是节前给李言诚打电话的那位老教授,也是他约的今天这个局。

面对老友的询问,孟教授放下手中的茶杯,有些感慨的摇了摇头。

“我有些好奇的是,他是从哪里知道的那么多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怎么掌握的欧美那些企业的资本运营情况。”

四位专家教授中唯一那位女教授皱着眉头开口说道。

“你是不是忘了他之前是做什么的?”

“社会局的啊,我当然知道。”

“那你不知道社会局有个对外的部门吗?”

“呃……”女教授被问的微微一滞。

“咱们了解到的西方国家的那些资料,一部分是外事部门提供的,还有一部分就是社会局得到后通过外事部门转交的。

他之前是社会局总部办公厅的副秘书长,你觉得那些资料他会看不到吗?”

开口解释的是另一位教授,也就是李言诚在他老丈杆子家见过的那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