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65章 司马炎(1 / 2)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首页

司马炎(公元236年至公元290年),字安世,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晋文帝司马昭之子,西晋开国皇帝,史称晋武帝。

司马炎最初靠着其父亲曹魏权臣司马昭入仕,随后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参与迎立常道乡公曹奂被封为中抚军、新昌乡侯。

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司马昭受封晋公,司马炎被立为晋国世子。

同年司马昭去世,司马炎继承其爵位与权势,掌控魏国朝政,并于咸熙二年(公元265年)接受曹奂禅让,于266年2月8日称帝,建立晋朝。

“随后司马炎励精图治并平定少数民族叛乱,于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灭亡江南的吴国,重新统一了中国。”

“在施政上,司马炎提倡节俭并积极招揽人材,在经济上改革农业、推行限田以抑制土地兼并,”

“同时亲自参与法律编纂工作,因此在司马炎的治下人民安居乐业,最终出现了“太康之治”的盛世景象。”

“而执政后期司马炎开始逐渐怠政、宠信小人,并坚持将能力欠缺的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为晋朝内乱埋下隐患。”

“晋太熙元年四月己酉日(公元290年5月16日),司马炎去世,葬于峻阳陵(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享年五十五岁,谥号为武,庙号为世祖。”

“司马炎生于曹魏青龙四年(公元236年),字安世,是曹魏权臣司马昭的儿子、司马懿的孙子,曹魏嘉平年间被皇帝曹芳任命为北平亭侯,后来又逐渐升任至中护军、假节。”

“曹魏甘露五年(公元260年),群臣迎立常道乡公曹奂为皇帝,司马炎在东武阳(今山东省聊城市附近)迎接,之后升任中抚军,并被封为新昌乡侯。”

“曹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曹奂封相国司马昭为晋公,此时司马炎并不是晋国世子的第一人选,”

“司马昭本想立其过继给司马师的儿子司马攸为世子,而司马炎的才气名声也不及司马攸,”

“但此时的司徒何曾以司马炎能力极佳且相貌非凡为由极力劝阻司马昭,于是司马炎被立为晋国世子,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开府。”

“咸熙二年(公元265年)五月,曹奂赏赐司马昭天子仪仗,司马炎也被晋升为晋国太子。”

“同年八月,晋王司马昭患病去世,司马炎继承其爵位与官职,掌握了魏国朝政。”

“司马炎继承司马昭的爵位、官职之时,司马家族已经经历其祖父司马懿、叔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的经营,”

“在中央取得了掌控魏国朝政的大权,在地方上平定了三次忠于曹魏宗室的势力对司马家族势力的反抗,”

“即“淮南三叛”,至此司马家族已经获得了对国家的掌控权,司马氏取代曹魏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

“于是咸熙二年十二月,曹奂正式下诏希望将皇位禅让给司马炎,司马炎推辞不接受,但此时群臣坚持请求司马炎接受皇位,”

“于是司马炎只得顺从众臣的意见,接受禅让登基称帝,以封国晋国为国号建立晋朝,并改年号为泰始。”

“司马炎随即大赦天下,将原先的曹魏皇帝曹奂改封为陈留王,并将曹魏宗室的诸王爵位降为县侯,同时将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一并追封为皇帝。”

“泰始三年(公元267年),司马炎还将皇子司马衷立为皇太子。”

李白:司马炎即位初期较为励精图治,制定并完善法令,派遣羊祜、杜预等有能力的人才镇守地方,

同时鼓励农业生产,在各地受到自然灾害时积极进行救济,还多次下诏教化民众,经其治理下晋国逐渐繁荣,国力获得增强。

而此时位于江南的吴国皇帝孙皓则沉迷酒色、荒淫滥杀,吴国国力大大衰弱,时常有边境将领投降晋国,而司马炎都给以优待,因此吴国民心渐渐倒向晋国。

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司马炎下令大举进攻吴国,派遣二十万士兵分六路进攻吴国,

晋国军队接连取得胜利,占领大片吴国土地,最终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三月,

龙骧将军王濬率领晋军攻至吴国首都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北的石头城(一座军事要塞,位于秦淮河与长江交汇处,今南京市鼓楼区),

孙皓向晋军投降,至此吴国灭亡,之后晋国废除了当地的苛政,并救济老弱及贫困的人,吴国百姓因此乐于接受晋朝统治。

司马炎通过对吴国的战争,吞并吴国下辖的四个州,获得人口二百二十万人,

至此在司马炎领导下的晋朝暂时结束了自汉末以来的战乱局面,再次统一了中国。

司马炎确立的太子司马衷智力存在缺陷,其他儿子也都或年幼或平庸,

而此时已是齐王的司马攸名望很高且同样具有继承帝位的法统,因此太子的地位并不稳固。

早在咸宁元年(公元275年)时洛阳爆发瘟疫,司马炎也染病以至于无法接受朝见,这时朝中大臣便希望司马炎去世后将帝位传给司马攸。

其中河南尹夏侯和向朝中重臣贾充进言迎立更有贤能的人为继承人,贾充犹豫并未表态,司马炎得知后很不高兴,之后便夺去了二人的实权。

尚书张华更是直言继承人应当为司马攸,司马炎听后便将其外放贬出中央。

后来司马炎身边的中书监荀勖和侍中冯紞因与司马攸关系不和,向司马炎表示朝廷百官都心向司马攸,太子将来必然无法顺利继位。

司马炎便下决心消减司马攸的名望,之后采纳冯紞的建议,于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加封司马攸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

通过此举表面上为司马攸提升了官职,实则将其调任到封国中远离中央,从而减弱其势力。

太康四年(公元283年)司马炎继续下诏书催促司马攸前往封国。司马攸知道自己受到陷害,于是忧愤成疾,乞求留在国都看守皇陵,但司马炎予以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