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京兆尹司马防之子,司马懿之兄。
光和五年(182年)十二岁时,司马朗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
司马朗受父命带领家属逃离董卓,迁往黎阳,成功躲避战乱。
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后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司马朗在担任兖州刺史时,政策和教化得到了全面的推行,受到百姓的称赞。”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司马朗与夏侯惇、臧霸等人征伐吴国,到达居巢时,发生严重的瘟疫。”
“司马朗感染了疾病,最终去世,时年四十七岁。”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世族,对司马兄弟的管教相当严格,“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父子之间相处时态度很严肃。”
“九岁时,有客人直接称呼其父的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因此而道歉。”
“光和五年(182年)十二岁时,便通过经学考试而成为童子郎,但是当时的监考官觉得身体高大强壮,怀疑他匿报年龄,便质问他。”
“我的家族中人世代以来的身材一向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却没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
“从而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的人生立志要做的事情。”监试官因此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
“初平元年(190年)董卓进入洛阳,关东各州郡军队起兵反董。”
“原冀州刺史李邵住在野王,为避战祸,想搬迁至温县,认为野王和温县其实唇亡齿寒”
“而且李邵背负郡国人民的期望却先行逃避,恐怕会造成沿山各县民心动摇及骚乱。”
“但是李邵不听其言,果然造生当地民乱,温县亦遭到劫掠。”
“之后董卓挟天子西迁长安,当时司马防担任治书御史,应该一起西迁,而司马防因战乱四起,”
“因此要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温县,但是有人告发司马朗想要逃亡,军队便抓住他去见董卓,”
“董卓对司马朗说:“你和我已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何要背叛!”,”
“司马朗回答说:“明公以高世之功德,在天下大乱中辅助天子,清除了宦官的秽乱,举荐了许多贤士,这的确是虚心深虑,即将成为复兴社稷的治世啊。”
“但是随着威德的隆重,功业的著大,而兵灾战乱却日渐严重,地方州郡有如大鼎煮沸一般,连京城的近郊,人民都不能安家乐业,因此要抛弃住家田产,四处流亡躲窜。”
“虽然已在四方关口设置禁令,以重刑加以杀戮处罚,也不能阻止逃亡的风潮,这就是我为什么会想回故乡的原因。”
“希望明公仔有所借鉴,稍加反省深思,那么名声就可像日月一般的荣耀,伊尹和周公也不能相比了。”
“董卓听完很满意,也说:“我也有这种感悟,你说的很有道理。”
“兴平元年(195年)兖州刺史曹操与夺取其地盘的吕布在濮阳相对峙,带着家属回到温县,当年发生饥荒,”
李白:东汉时期,有一位神童因为个子长得太高,不像小孩,差点被童子科刷掉,他就是“路人皆知”的司马懿的亲哥哥,名字叫司马朗。
司马氏是汉末河内的世族,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其父司马防历任洛阳令、京兆尹、骑都尉等职。
司马防对司马郎司马懿兄弟管教相当严格,要求他们“不命曰进不敢进,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问不敢言”。
司马朗非常机敏,自幼信奉长幼有序,九岁的时候,有一个客人直呼其父的字,
司马朗便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亲长,就等于是不尊敬自己的亲长”,那位客人只好道歉。
出身在这样的家庭,司马朗熟读经书,加上聪明伶俐,很小就已经博学多识,名闻四方。
汉灵帝光和五年,司马朗十二岁时,被推荐参加经学考试,他对答如流,被选为童子郎。
那时司马朗长得高大强壮,监试官觉得他不像十二岁的孩童,怀疑他匿报了年龄,就质问他,并要否决对他的录取。
司马朗眼看自己的努力将付诸东流,大胆争辩道:“我家族中的人,世代以来身材都很高大,我虽然年轻幼弱,也不会有急功近利向上层攀援的习气,更不会谎报年龄以求得在仕途上早有成就,这不是我人生的志向。”
闻听此言,监试官又进行了一番核对,确定司马朗的年龄后,觉得司马朗品行才能果然异于常人,才录取了他。
司马朗二十二岁时,执掌朝廷大权的曹操提拔他当了堂阳县令。
司马朗治理政务相当宽惠,即使不实行鞭杖之刑,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的。
当时,县里许多民众都被迁徙充实到都城里去了,后来县里征调百姓服役造船,人手不足,迁走的百姓闻讯后,纷纷私下相邀回来帮助他。
司马朗在军旅之时,亦穿着简朴的衣服,吃粗糙的食物,以身作则带动节俭的风气。
他十分喜欢人伦典籍,乡人李觌等享有很高的虚名,司马朗经常公开地贬低他们的德行;
后来李觌等果真败亡,人们才信服司马朗的判断。
曹丕很喜欢司马朗的言论文辞,他称帝后曾命秘书监手录其文章。
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司马朗跟随大将夏侯惇等人征伐东吴,被感染疾病,不幸英年早逝,年仅四十七岁。
他留下遗言说:“刺史蒙国厚恩,督司万里,微功未效,而遭此疫疠,既不能自救,辜负国恩。身没之后,其布衣幅巾,敛以时服,勿违吾志也。”
这个差点被童子科刷掉的司马朗,至死心怀国家,兖州百姓听闻他去世的消息后,纷纷以各种形式纪念他。
“人民相食,收留抚恤宗族众人,代替父亲教导诸弟,因此司马家没有因为世道衰败而家业凋零。”
“二十二岁时,司空曹操征辟为司空掾属,后出为成皋县令,但因病去职,后来又复职为堂阳县长。”
“治理政务相当宽惠,不行鞭杖之刑,而民众也没有触犯刑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