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废后风波起(1 / 2)天算长安首页

麟德元年正月,太极殿的铜鹤香炉正飘着龙脑香。武则天捏着袖口的明黄缎面,听着下方御史台丞王本立的弹劾声,忽然想起十二年前在感业寺抄经时,指尖被铜笔尖刺破的滋味。

“陛下可知,您的宠臣李义府,竟私藏废后诏书?”王本立的奏疏抖得哗哗响,腰间悬着的獬豸玉佩折射出冷光,“更甚者,此诏竟与贞观十七年太子遇刺案有关!”

殿中哗然。李治握笔的手猛地一抖,朱砂在奏疏上洇开团血迹般的晕染。武则天垂眸,看见自己鎏金鞋尖正碾过青砖缝里的积雪——这是今冬最后一场雪,却比刀还冷。

“呈上来。”她的声音像冰面下的流水,听不出喜怒。

王本立捧出个檀木匣,匣中黄绢展开时,殿内烛火突然暗了三分。武则天瞳孔骤缩:那绢上“废武氏为尼”的字迹虽已褪色,落款处的“天命玺”印泥却红得刺目——那是太宗皇帝亲赐的传国玺,传说能照见天命所归。

“陛下,此诏乃前太子李承乾旧部所藏。”王本立叩首,“当年太子遇刺,刺客所持匕首刻有‘武’字,如今看来......”

“够了!”李义府突然出列,珠冠上的红宝石跟着乱颤,“血口喷人!区区黄绢安能证明......”

“义府卿稍安勿躁。”武则天抬手,金镶玉护甲在烛火下泛着冷光,“王御史,你说这诏书与太子遇刺案有关,可有人证?”

王本立抬头,目光扫过武承嗣攥紧的拳头:“有!当年刺客之一的‘夜枭’,如今就在长安西市!”

西市地牢的腐臭味里,狄仁杰按住那刺客的脉门。此人后背生着狼首刺青,正是当年“太子遇刺案”中消失的杀手。

“说,谁雇你刺杀太子?”狄仁杰的指尖扣住他腕间麻筋,“天命玺又为何会出现在李义府府中?”

刺客突然咧嘴,染着蓝靛的牙齿间渗出黑血:“天后......好手段......”他猛地转头,血沫喷在狄仁杰出神的脸上,“太子...看见不该看的......”

“什么?!”狄仁杰按住他抽动的肩膀,却见刺客瞳孔已散,掌心死死攥着枚铜扣。扣上刻着北斗七星,正是武承嗣府中私铸的纹样。

“狄大人,”狱卒举着火把凑近,“这刺客后颈有星纹刺青!”

狄仁杰掀开衣领,只见苍白皮肤上刺着心宿二的图案,与袁天罡曾描述的“逆命者印记”分毫不差。他猛地想起今早武则天的密旨:“查清楚天命玺下落,朕要活的证据。”

立政殿的铜镜前,武则天望着自己鬓角新添的白发,忽然抓起孔雀石笔洗砸向墙壁。鎏金凤凰纹饰的笔洗碎成齑粉,露出墙内暗格——里面藏着半块染血的龙纹玉佩。

“陛下息怒。”上官婉儿拾起碎瓷,目光落在玉佩上,“这是当年太子遇刺时......”

“朕知道。”武则天抢过玉佩,指腹摩挲着缺口处的血渍,“李承乾临死前攥着这块玉,说‘天命玺在......’就断了气。”她忽然冷笑,“如今李义府拿出废后诏书,又牵扯出星纹刺客,是想逼朕自乱阵脚?”

婉儿低声道:“奴婢派人查过,李义府与武承嗣近日过从甚密。还有......”她递上片碎纸,“这是从刺客指甲缝里抠出的,西域粟特文。”

纸上只有三个字母:“M·C·S”——正是武承嗣(Wu Cheng Si)的缩写。

武则天突然起身,凤冠上的珍珠流苏扫过案头《贞观政要》。书页翻开处,“天命所归,非人力可夺”几个朱砂批注赫然在目。她指尖划过字迹,想起十四岁初入宫时,李世民指着星图对她说:“武才人,你看这荧惑星,总在不该出现的位置发亮。”

“传狄仁杰进宫。”她将玉佩收入袖口,“顺便把李义府的生辰八字送给钦天监,就说......朕要算一算,他的天命该何时终结。”

三日后早朝,李义府被金吾卫押上殿时,冠带已乱作一团。他瞪着狄仁杰手中的铜扣,声音里带着破罐破摔的狠戾:“就算这扣是我的,也不能证明诏书是真!天命玺早就在玄武门之变后失踪了!”

“哦?”武则天转动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可朕记得,义府卿去年曾奉旨修缮太庙,太庙的密道......”

“陛下!”武承嗣突然出列,“此乃前朝旧案,若再追查下去,恐怕动摇国本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