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3章 官渡焚典.仲宣归书(1 / 2)三国伏生志首页

第八十三章 官渡焚典·仲宣归书

第一节 烽烟焚典

官渡古战场的黄沙被咒雾染成铁灰色,十万具百姓模样的傀儡正围绕祭台缓缓转动,每人手中捧着的焦黑竹简上,“民”字都被烧出焦洞。祭台中央的焚书鼎吞吐着紫黑色火焰,鼎身刻满的“焚城”“灭典”咒文,正与王粲护书甲的残片产生共鸣——那具焦黑战魂被倒吊在鼎口,甲胄上的《诗经》残句每剥落一片,鼎中就腾起一团吞噬记忆的黑雾。

“圣典残部在抽取百姓的‘识字记忆’!”柳如烟的冰棱战戟冻住最近的傀儡,却见冰晶中浮现出孩童哭着忘记“人”字写法的画面,“他们要让焚城炉彻底苏醒,先烧掉天下人的‘知’!”

陈果握紧战锤,锤头“归”字与护心绳齿轮摩擦出火花:贾诩昨日连夜改良的“耕战共鸣模块”正在甲胄内侧发烫,“李典将军,用安民册定位这些傀儡的Familia!他们体内应该还藏着未被烧尽的‘护书执念’。”

李典的护民甲突然展开青铜书页,每片甲叶都投射出傀儡生前的影像:有人是颍川的书吏,有人是陈留的蒙童,甚至有位老妪曾在宛城学堂帮王粲抄书。“他们都是当年护书战的幸存者!”他典册剑划出“护”字光痕,傀儡身上的咒符应声崩裂,“王粲战魂在替他们承受焚典之苦!”

第二节 破阵护书

张辽的护民战旗突然化作千万书简虚影,旗面“护民”纹与祭台四周的“焚典”石柱产生对冲:“当年官渡之战,这些石柱本是曹操的粮囤,现在被圣典残部炼成咒柱。陈果,攻击柱基的‘仓’字纹——那是于禁堰甲的护粟印记!”

陈果跃起砸向石柱,战锤与于禁远程共鸣的堰甲之力相撞,柱基“仓”字轰然崩塌,黄沙中露出半片刻着《齐民要术》片段的残碑。“原来护粮与护书本就一体!”他护心绳突然亮起,父亲遗留的平安结与残碑“民”字共振,“柳如烟,用冰棱连接所有残碑!它们是当年护书人埋下的‘知识火种’。”

柳如烟的冰棱战戟如灵蛇游走,在沙面划出银蓝色轨迹,将十二座咒柱下的残碑连成北斗阵。当最后一道冰棱触碰王粲护书甲的残片时,焚书鼎突然发出哀鸣,鼎中黑雾竟浮现出“知存民不亡”五个焦字——正是王粲临终前刻在护心绳上的誓言。

“是仲宣先生的护书咒!”贾诩突然从袖中甩出改良后的《耕战十策》竹简,竹简末端的齿轮与护民阵机械烽燧联动,“当年他创‘护书三式’:一曰守典,二曰传知,三曰启民。现在第二式的‘传知共鸣’,就藏在这些傀儡的记忆里!”

第三节 战魂泣血

祭台顶端,圣典残部的咒术师首领冷笑挥手,焚书鼎骤然升温,王粲战魂的护书甲发出“滋滋”灼烧声,甲胄缝隙中漏出的不是血,而是泛着墨香的金色光粒——那是他用一生守护的典籍精魄。

“陈果,看他手中的竹简!”李典的典册剑突然指向战魂紧握的残页,“是《尚书》‘民本’篇残页,当年他在长安大火中用身体护住的就是这个!”

陈果猛然想起民册学堂的校训,护心绳齿轮声突然与王粲护心绳的残响同步。他冒险跃向焚书鼎,战锤“归”字与残页“民”字相触,刹那间,无数记忆碎片从鼎中迸发:王粲在断墙下教流民识字,用烧焦的木棍在地面写“人”字;在宛城学堂,他将最后半块麦饼分给学童,自己却抱着典籍昏倒……

“先生!”陈果抓住战魂即将崩解的手,护心绳上的平安结突然化作当年学童送的纸书签,“心域城的民册司,已经修复了您在长安救下的《诗经》残卷,现在每个学堂的孩子,都会背您写的《七哀诗》。”

王粲战魂的眼瞳闪过微光,焦黑甲胄上的“护书”符文竟开始逆转,将焚书鼎的火焰吸入甲内。“他们烧了我的身,却烧不了……”他声音如竹简碎裂,“烧不了百姓刻在心里的字。”

第四节 焚心之战

咒术师首领见势不妙,挥手召出十二具“焚典尸傀”——这些由名将战魂残念炼成的怪物,甲胄上刻满“焚书”“灭史”咒文,手中兵器正是当年焚烧典籍的火把变异而成。

“交给我们!”张绣突然率军从侧翼杀出,枪尖挑飞尸傀的火把,“当年在宛城,我见过这种咒术!他们怕水,更怕……”他望向贾诩,后者点头甩出浸透墨汁的耕战竹简,“更怕知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