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玥笑了笑:“种的瓜多就,就总结出来了。我们每年都种一些的,有时候两三年就能结出几个,有时候,一连好几年都结不了一个。这结出来的瓜,总要在最合适的时候摘下来才好。
摘早了,它不熟, 不甜,还发苦,白白浪费一颗瓜。摘晚了,里头熟烂了,也不好吃了。十几年,两代人一起才总结出来的这些许经验。”
领头“嗯嗯”地点了几下头,他一开始只是好奇,这瓜居然能靠听声音分辨出熟没熟,听明玥这么一介绍,他就知道了,人家小姑娘聪明着呢。
她是想告诉他,他们种这瓜不容易,好几年才有这么一次丰收,让他大人有大量,不要太过为难他们和拿太多了。
他自个家也是农户出身,自然知道农户的苦。
这青阳县县令也是寒门出来的贵子,靠科举上来的。
虽然也说不上有多清廉,但是也极看重自己的官声。
像他们这些,平时在城门口偶尔抽点油水没什么,但是不能动静太大,不能闹出民怨,不然闹到他跟前去,那样就没好果子吃了。
他的前几任上官,就是因为在城门口抽油水抽太狠了,被人击鼓鸣冤,然后被县令判了下了大狱。
他可不会走他们的老路。
眼下,这小农女说了,把这个最大的瓜给他,他已经很满意了。
听出了明玥的话外音,他自然不会再为难她了。
他把瓜抱了起来,心下又是一喜:“哟,这么沉呢,能有个二十来斤了吧。咱们可说好了,这瓜可是你主动给的,不是官爷我仗势欺人,跟你拿的!”
明玥笑着回应:“那是自然,这是我们看这天实在是太热,官爷您还要在这守城门,实在是太辛苦,我们体恤您为民守城,才要给您送这瓜的!”
领头的十分满意她的识趣。
然后扬了扬下巴,跟边上负责收取和登记税银的人说:“这瓜,就按普通商货收税,按3两银子一个的卖价计算税银。”
然后回头看了明玥一眼:“小丫头,还挺上道!”
说完就哼着小曲儿,抱着瓜走了。
看着他抱走的瓜,那些小兵们没有不露出羡慕的神情的。
但是也只能羡慕了,他们这些小喽啰可不敢在上官还在的情况下,就跟路过的人索要好处。回头再丢了这一个月几百文钱的差事。
有小兵过来数瓜。
他们一共拿来12个,给领头的拿去一个,就剩11个。
一个算3两银子售价,税率按5%收,那就是150文钱一个瓜,11个就是1650文钱。外加牛车进城,要5文钱。
听到报价时,明玥心中一阵肉疼。
这税收的也太高了些。
之前卖那一百两一盆的花,也只交了几文钱的税。
当然,这跟城门这里,并没有登记名贵盆栽或者古董字画之类的货物类别有关。所以才让她占到了便宜,走了农产品和山货野货的渠道。
等下这瓜,她一定不能低于三两,不五两卖了!
好在今天出门,明玥带了几两碎银在身上,所以她能马上结清了税款,就让钱老四赶着牛车进城了。
明玥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群,主动下了车。
她去了常去的那家包子铺来了三个肉包子,顺便跟包子铺的老板娘打听了一下,这城中最好的酒楼是哪个。
老板娘的包子铺在这开了好几年了,因为靠近城门,平时来问路、打听消息的人就不少。
明玥打听消息前,还知道先跟她买几个包子,心下满意,自然愿意回答她的问询。
她说:“咱们这城里,一共有7家酒楼,其中4家是客栈酒楼一起,剩下的三家,都是专门做餐食席面的。小丫头,你找酒楼是要吃饭还是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