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2 / 2)三国野史!首页

他又急忙问道:“我先前下令,沿江上下,遍设烽火台,倘若吴兵渡江,便当立刻举火报警。为何今日,竟无一处烽火燃起?莫非那些守台军士,皆是玩忽职守,贪生怕死之辈么?”

有侥幸逃回的探马,哭着回答道:“启禀君侯!那东吴大都督吕蒙,奸诈无比!他令手下水军将士,尽皆换上白色衣服,乔装打扮成往来贩运货物的普通客商,驾驶着寻常商船,悄然渡过长江。又将精锐兵马,尽数埋伏于船舱之中。待其船只靠近我荆州沿江烽火台之时,便以上岸避风,或是赠送财物为名,麻痹我守台军士。然后,趁其不备,突然发难,将那些守台士卒,尽数生擒活捉,不曾走脱一人!因此,沿江烽火,皆未能及时点燃报警!”

关公听了,更是捶胸顿足,跌足长叹道:“唉!我关某一生英雄,竟不想今日中了此等奸贼之诡计!如今荆州已失,又有何面目,去见我大哥汉中王耶!”

一旁的管粮都督赵累,亦是面带忧色,进言道:“君侯,如今军情紧急,已不容我等再作迟疑!为今之计,可一面立刻派遣心腹之人,星夜兼程,火速赶往成都,向汉中王求救,请其速发援兵;一面则尽起我等残部,暂且放弃水路,从陆地旱路,杀回荆州,与那吕蒙决一死战,或可尚有一线生机!”

关公深以为然,当即便依照赵累之言,修下告急文书三道,派遣心腹谋士马良、伊籍二人,令其携带文书,更换便装,从小路出发,星夜奔赴成都,向刘备与诸葛亮求救。一面则自己亲率前队兵马,带领残部,准备从陆路杀回荆州,夺回失地!又令部将廖化、关平二人,统领部分兵马,负责断后,以防曹军追击。

却说樊城之围,因关羽撤兵而解。曹仁大喜,当即大开城门,率领城中诸将,出城迎接魏王曹操。众人见了曹操,皆是叩拜于地,泣不成声,感谢魏王“天兵天将,解围之恩”,并为先前失陷襄阳之事,叩首请罪。

曹操亦是感慨万千,将众人一一扶起,叹道:“唉!此乃天数使然,非汝等之罪也!胜败乃兵家常事,诸位将军不必介怀。”当即便下令,重赏三军将士,以酬其“坚守樊城之功”。

他又亲自来到先前被蜀军占据的四冢等处营寨,仔细巡视了一番,见蜀军营寨构建得“坚固异常,壁垒森严”,尤其是那些挖掘的围堑与设立的鹿角,竟有数重之多,防御之严密,令人叹为观止。他回顾左右诸将,不由得感叹道:“这荆州兵马,围困樊城,其挖掘的围堑鹿角,竟有如此之多,如此之深固!徐公明将军,竟能深入其中,冲破重围,大破敌军,最终还能获得全功,平安而返!孤用兵三十余年,亦未曾敢如此长驱直入,径闯敌军重围!公明将军真乃是胆识过人,智勇兼备的良将也!”帐下诸将听了,亦皆是对徐晃的“勇武与胆略”,心悦诚服,赞叹不已。

曹操见樊城之围已解,荆州局势又发生了惊天逆转,便下令大军班师,返回到距离樊城不远的摩陂一带屯扎,一面休整兵马,一面则密切关注荆州方面的最新动静,以候良机。大将徐晃亦率兵前来会合,曹操见其军容整肃,队伍井然,并无丝毫骄纵懈怠之色,更是龙颜大悦,亲自出营迎接,赞道:“徐将军用兵,深合古法,进退有度,真有西汉名将周亚夫之细柳营遗风矣!”当即便加封徐晃为平南将军,令其与夏侯尚一同,负责镇守襄阳、樊城一线,以遏制关羽可能的反扑。曹操因荆州战局尚未完全平定,便也暂且屯兵于摩陂,不再急于返回邺都,以便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

却说关公带领残兵败将,在前往荆州的陆路之上,进退两难,心中更是“忧急如焚”。他对管粮都督赵累说道:“赵都督,目今我军前有东吴吕蒙的堵截之兵,后有曹操、徐晃的追剿之军,我等被困于此狭窄之地,内无粮草,外无救兵,如之奈何?莫非天要亡我关某不成?”

赵累亦是面带愁容,进言道:“君侯,昔日那吕蒙在陆口镇守之时,也曾多次派遣使者,前来与君侯修好,两家亦曾有约为盟,共同讨伐国贼曹操。如今他却突然背弃盟约,助纣为虐,趁火打劫,袭我荆州,实乃不义之举!为今之计,君侯可暂且在此处屯驻军马,休整一日,可修书一封,派遣一位能言善辩的使者,前往荆州,面见吕蒙,严厉斥责其背信弃义之行径,并探察其真实意图,看他究竟如何对答。或许…或许其中尚有转圜之机也未可知。”

关公听了赵累之言,也觉得尚有一丝道理,便依照其言,当即修下书信一封,言辞之间,充满了对吕蒙“背盟无信”的愤怒与斥责。然后,便派遣一名心腹使者,携带书信,星夜赶往荆州城,前去面见吕蒙。

却说吕蒙袭取荆州之后,为安抚民心,稳定局势,当即便传下号令:凡是荆州各郡县之内,有子弟亲属跟随关公出征北伐的将士之家,东吴兵马,一概不许前去搅扰,更不许抢掠分毫!反而要按月供给他们足够的粮草米面,若家中有患病之人,亦要派遣军中医士,前去为其精心治疗。

如此一来,那些随关公出征的荆州将士家属,皆感念吕蒙的“仁德与恩惠”,人心安定,再无反抗逃离之念。荆州城内,秩序井然。

忽然,有守门将士飞报入内:“启禀都督!关羽派遣使者前来,已至城外,请求入见!”

吕蒙听闻关羽竟派使者前来,心中暗自冷笑,当即便亲自出郭迎接,将其接入城中,以上宾之礼相待。那使者呈上关羽的亲笔书信,吕蒙拆开观看,只见信中关羽痛斥自己“背信弃义,不讲盟好”,又言辞激烈地表示要与东吴决一死战云云。

吕蒙看完,却是面不改色,微微一笑,对那使者说道:“呵呵,使者休要误会。蒙昔日与关将军折箭为誓,约为盟好,乃是出于我吕蒙一人之私下情谊。然今日攻取荆州,乃是奉了我家主公吴侯将令,身为人臣,食君之禄,自当忠君之事,岂敢因私废公,违抗上命?此事,蒙亦是身不由己,还望使者能将此意,婉转回复关将军,并代我向关将军致以诚挚的问候。”

说罢,吕蒙便下令,设下丰盛的酒宴,款待关羽的使者,又赏赐了不少金银布帛,然后便将其送至馆驿好生歇息。

就在关羽使者在馆驿歇息的当晚,那些先前被吕蒙好生安抚的,跟随关公出征的荆州将士的家属们,听闻关公派来使者,皆纷纷赶到馆驿,向使者打探自己亲人的消息。有托使者附带家书的,有托使者口头传递音信的,皆言说家中一切安好,衣食无忧,请远征的亲人们不必挂念,还劝说他们早早归降东蒙都督,共享太平之福。其“思亲之情”与“盼归之意”甚是恳切。

次日,关羽的使者辞别吕蒙。吕蒙更是亲自将其送出城外,依依惜别,礼数周到。

那使者返回关羽大营,拜见关公,将吕蒙所言,以及在荆州城中所见所闻,荆州城中,关公的宝眷以及诸位将领的家属,俱各安然无恙,供给丰足,并无丝毫短缺的情况,一五一十地禀告了关羽。

关公听了,更是勃然大怒,将手中茶杯狠狠地掷于地上,厉声喝道:“此乃奸贼吕蒙收买人心之毒计也!我关某生不能亲手斩杀此贼,死后亦当化作厉鬼,与之纠缠不休,以雪今日之奇耻大辱!”当即便将那使者喝退。

使者退出大帐之后,帐外那些随军出征的荆州籍将士们,早已等候在此,纷纷上前,向使者探问自己家中的情况。使者便将各家皆平安无事,吕蒙对家眷恩恤有加,以及许多家属都附有书信,盼其早归之事,告知了众人,并将那些家书,一一分发给各人。

那些荆州籍将士,览毕家书,又听闻家中一切安好,更是“归心似箭,再无战心”,皆暗中盘算着,如何才能早日脱离战场,返回荆州,与家人团聚。

关公虽然心中愤怒,却也知道荆州已失,军心动摇,只得强打精神,下令大军,继续向荆州方向前进,希望能趁吕蒙立足未稳之际,出其不意,夺回荆州。

然而,大军行进的过程之中,那些荆州籍的士卒,却依旧是“人心思归,纷纷逃散”,每日都有大量的士卒,在夜间悄悄离营,逃回荆州去了。关公见状,更是“恨怒交加,忧心如焚”,却也无可奈何,只得下令,催促剩余的军马,加速前进。

忽然,只听得前方喊杀声大震,一彪军马,当头拦住了去路!为首一员大将,手持长枪,威风凛凛,正是东吴大将蒋钦!蒋钦立马横枪,对着关羽高声大叫道:“关云长!你如今已是穷途末路,插翅难飞!何不早早下马受降,免受皮肉之苦!”

关公见状,更是怒火中烧,厉声骂道:“我乃大汉上将,岂能向尔等无名鼠辈,反复小人投降!看刀!”说罢,拍马舞刀,直取蒋钦!

二人战不三合,蒋钦便已知不是关羽对手,虚晃一枪,拨马便往本阵败走。关羽提刀从后,紧紧追杀,一口气竟追出了二十余里。

忽然,只听得喊杀声再次响起,左边山谷之中,冲出一彪军马,为首的乃是东吴大将韩当!右边山谷之中,亦是杀出一彪军马,为首的乃是东吴猛将周泰!与此同时,先前诈败的蒋钦,亦是勒马回身,与韩当、周泰二人,三路并进,将关羽及其所部残兵,团团围困在垓心之中!

关公见状,急忙指挥手下军士,奋力抵挡,左冲右突,试图杀出重围,且战且退。行不多远,又只见前方南山冈上,人烟聚集,隐约可见一面白色的大旗,迎风招展,旗上大书“荆州土人前来归顺”八个大字!更有无数百姓模样的男女老幼,站在山冈之上,对着被围的关羽军,大声呼喊,皆是称呼着自己亲人的名字,劝说他们早早投降,回归故里,共享太平。

关公见状大怒,正要催马上冈,将那些“妖言惑众”之人,尽数斩杀。不想,从山林背后,又猛然撞出两支伏兵:左边为首的乃是东吴骁将丁奉,右边为首的则是另一员猛将徐盛!此二人与先前蒋钦、韩当、周泰等三路军马,合兵一处,鼓角喧天,喊声震地,如同铁桶一般,将关羽及其手下仅存的数百残兵,死死地困在了核心!

关羽手下的那些荆州籍将士,本就“归心似箭,军心涣散”,此刻又听得家乡父老乡亲的声声呼唤,更是再无半分战意,纷纷丢下兵器,哭喊着奔向山冈,向吴军投降而去!关公在马上,声嘶力竭地厉声喝止,却也无济于事。眼睁睁看着自己身边的士卒,越来越少,渐渐地,只剩下了三百余名忠心耿耿的亲兵,依旧是死战不退,紧紧地护卫在他的身旁。

关羽带领着这三百余名残兵败将,从清晨一直血战到黄昏,依旧未能突出重围。他遥望四周山头之上,皆是东吴的旗帜与荆州本地的降兵,那些降兵还在不停地呼唤着自己队伍中亲友的名字,其“扰乱军心之效”甚是厉害。关羽知道,今日若无奇迹发生,自己恐怕就要在此全军覆没了。

杀至三更时分,夜色如墨,伸手不见五指。关羽正自力竭筋疲,几乎就要绝望之际。忽然,只听得正东方向,喊杀声连天而起,火把齐明!关平、廖化二人,竟各自带领一支“敢死精锐”,如两柄锋利的尖刀,从左右两侧,奋不顾身地杀入了东吴的重重包围之中,为关羽杀开了一条血路!

关平浑身浴血,来到父亲马前,急声道:“父亲!如今军心已乱,难以再战!为今之计,必须先寻得一处坚固城池,暂时屯扎下来,收集残兵,稳住阵脚,以待成都援兵到来,方有翻盘之望!我观那麦城(地名,位于当阳附近,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城池虽然不大,但城郭坚固,粮草尚足,足可暂时屯扎坚守!”

关公见儿子关平与部将廖化,皆是奋不顾身,前来相救,心中亦是感动不已。他听了关平之言,也觉得有理,便当即下令,催促剩余残兵,火速向着麦城方向,突围而去!一面则分拨兵马,严密防守四门,一面则紧急召集帐下诸将士,共同商议下一步的对策。

管粮都督赵累进言道:“君侯,此处麦城,距离上庸郡不远。如今,刘封、孟达二位将军,正奉汉中王之命,在上庸屯兵驻守。我等可速速派遣一位得力之人,星夜兼程,前往上庸求救。若能得到上庸这支生力军前来接济,内外夹攻,再辅以从成都赶来的主力大军,则麦城之围,必然可解,我军军心,亦可自安矣!”

众人正在议论,忽有小校飞报入内:“启禀君侯!东吴大军,已追至城下,将我麦城四面八方,围得是水泄不通!”

关公闻言,眉头紧锁,急问帐下诸将道:“如今形势危急,麦城旦夕可破!哪位将军敢冒死突围而出,前往上庸郡,向刘封、孟达二位将军求取救兵?”

话音未落,部将廖化已慨然出班,应道:“末将愿往!”

关平亦是上前一步,道:“父亲,孩儿愿亲自护送廖将军,杀出重围!”

关公见状,心中稍慰。当即便修下求救书信一封,交与廖化,令其贴身藏好。又令二人饱餐战饭,披挂整齐。然后,关公亲自来到城头,下令打开城门,为二人擂鼓助威!

廖化、关平二人,翻身上马,带领数十名精锐骑兵,如离弦之箭般,猛然冲出城门!正遇上前来巡哨的东吴大将丁奉,拦住了去路!关平奋起神威,舞动大刀,与丁奉战在一处,将其杀得手忙脚乱,难以抵挡!廖化则趁此机会,带领数骑,从旁奋力冲杀,竟真的侥幸杀出了东吴的重重包围,认准上庸方向,亡命奔逃而去!关平见廖化已然脱险,也不与丁奉恋战,虚晃一招,拨马退回城中,下令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只盼援兵早日到来。

且说刘封、孟达二人,自从奉命攻取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之后,因原太守申耽、申仪兄弟率众归降,并未经历多少战事,便在此处屯兵驻守。当日,二人正在府中议事,忽有探马飞报,言关羽兵败麦城,特遣部将廖化前来求救。

刘封听闻关羽竟会兵败,亦是心中一惊,急忙下令,将廖化请入府中相见。

廖化见了刘封、孟达二人,也不及行礼,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声泪俱下地哭告道:“二位将军!关君侯如今兵败,被困麦城,粮草断绝,外无援兵,已被东吴大军围得水泄不通,危在旦夕!蜀中主力援兵,路途遥远,不能旦夕即至。关君侯特命末将拼死突围而出,前来恳请二位将军,念在昔日同袍之情,以及叔侄之义,火速尽起上庸之兵,前往麦城救援!倘若稍有迟延,则关君侯与麦城数千将士,皆休矣!万望二位将军,以大局为重,速发救兵!”

刘封听了廖化的哭诉,亦是面露难色,对孟达说道:“孟兄,关叔父如今被困麦城,情势危急,如之奈何?我等身为晚辈,理当发兵救援才是。”

孟达为人素来“精明自保,缺乏大义”,他听了刘封的话,却是微微一笑,不以为然地说道:“呵呵,刘将军此言差矣。那东吴兵马,素来精锐善战,其主将吕蒙,更是智勇双全,非易与之辈。如今荆州九郡,皆已尽数落入东吴之手,只剩下麦城这一座弹丸小城,孤悬在外,内无粮草,外无援兵,覆亡不过是早晚之事。更何况,我还听闻,那曹操老贼,亦已亲率四五十万大军,屯驻于樊城以南的摩陂一带,虎视眈眈,随时都可能南下。就凭你我这区区数千山城之众,难道还能抵挡得住东吴与曹魏两家强兵的夹击不成?依我之见,此事不可轻举妄动,还是以保存实力,静观其变为上。”其“自保观望,不愿冒险”之意,十分明显。

刘封听了,心中亦是有些犹豫,叹道:“孟兄所言,亦有几分道理。只是…那关公,毕竟是我的叔父,我身为子侄,又岂能坐视其身陷重围,见死不救乎?”

孟达又是冷笑一声,凑近刘封,低声说道:“刘将军啊刘将军,你口口声声以关公为叔父,恐怕那关公,却未必肯认你这个螟蛉义侄啊!我可曾听闻,当初汉中王欲立将军为世子之时,那关公便曾明确表示不悦。后来汉中王登基之后,为立储之事,曾问计于诸葛孔明。孔明先生却说:‘此乃陛下家事,可问关、张二位将军便知。’汉中王便派遣使者,前往荆州,征求关公的意见。那关公却以将军乃是‘螟蛉之子’(即养子),血统不正为由,力劝汉中王不可立将军为储君,反而应该将将军远远地安置到这上庸山城偏僻之地,以杜绝后患,以免将来危及亲子刘禅的地位。此事,朝中人人皆知,将军难道反而不知么?他关羽当初既不念半点叔侄之情,如此薄待于你,你今日又何必还要死守着这所谓的‘叔侄大义’,而去冒此奇险,为他火中取栗呢?”孟达这番话,可谓是“诛心之言”,直刺刘封内心深处的痛处!

刘封听了孟达这番话,想起往事,心中更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那点仅存的“救援之念”也渐渐动摇了。他沉默良久,才开口道:“唉!君言虽然有理,但如今廖化在此,我等又当以何等言辞,来回绝他才好?”

孟达微微一笑,道:“此事不难。我等只需对他说,这上庸山城,乃是新近归附之地,民心未稳,根基不牢,不敢轻易调动兵马,以免城池有失,辜负了汉中王的重托便可。如此,既全了礼数,又不至于得罪了廖化。”

刘封思虑再三,最终还是采纳了孟达的建议。

次日,刘封、孟达二人,将廖化请至堂上。刘封便依照孟达所教之言,对廖化说道:“廖将军,并非我二人不愿发兵救援关将军。只是这上庸三郡,皆是新近归附之地,人心尚未完全安定,城防亦不稳固,我等实在不敢轻易抽调兵马,离开此地,唯恐为宵小之辈所乘,反误了汉中王的大事。还望廖将军能体谅我等的难处。”

廖化听了,哪里还不知道这二人是不肯发兵救援?他顿时大惊失色,双膝跪倒在地,以头叩地,血流不止,哭告道:“二位将军!若果真如此,则关君侯与麦城数千将士,皆休矣!恳请二位将军念在昔日同袍之谊,发发慈悲,速速起兵救援罢!”

孟达却冷笑道:“廖将军,并非我等不肯相救。只是,如今之势,即便是你我立刻尽起上庸之兵,前往麦城,亦不过是杯水车薪,安能救得了一车大火?徒增伤亡罢了!将军还是速速返回麦城,静候蜀中主力大军前来救援可也!”

廖化见二人心意已决,再三苦苦哀求,刘封、孟达却皆是拂袖而入,不予理会。廖化知道此事已然无望,心中更是“悲愤欲绝,万念俱灰”。他寻思片刻,知道若不立刻赶回成都,将此间情况禀告汉中王与军师,则关公必死无疑!当即便翻身上马,指着上庸城头,破口大骂刘封、孟达二人“忘恩负义,见死不救”,然后便打马扬鞭,认准成都方向,亡命奔逃而去!

却说关公在麦城之中,左等右等,日夜盼望上庸的救兵能够早日到来,却始终不见丝毫动静,心中早已是“焦虑万分,度日如年”。此时,他手下能战之兵,已不足五六百人,且大多身上带伤,疲惫不堪。城中粮草,亦已消耗殆尽,军民皆是忍饥挨饿,苦不堪言。整个麦城,都笼罩在一片“绝望与死寂”的“末日气氛”之中。

就在这危急存亡之秋,忽有守城军士来报:“启禀君侯!城下有一人,自称是东吴使者诸葛瑾,请求入城,有要事与君侯面谈,并让城上休要放箭!”

关公闻言,心中一动,暗道:“诸葛子瑜此刻前来,莫非是想劝我投降不成?”他沉吟片刻,便下令将诸葛瑾放入城中。

诸葛瑾入城之后,来到关公面前,行礼已毕,分宾主落座。关公赐茶罢,诸葛瑾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关将军,瑾今日乃是奉了我家吴侯将令,特地前来劝谕将军。自古便有云:‘识时务者为俊杰,知天命者为圣人。’如今将军所统领的荆襄九郡之地,皆已尽数归属他人名下;将军如今所据守的,不过是麦城这一座孤城绝地而已,城内既无粮草接济,城外又无援兵到来,已是危在旦夕,覆亡只在顷刻之间!将军又何苦还要在此苦苦支撑,做这无谓的牺牲呢?”

“为今之计,将军何不听从瑾的一番良言,归顺于我家吴侯?吴侯素来敬重将军的‘忠义与武勇’,必会以礼相待,委以重任,仍旧让将军镇守荆襄之地,如此,既可保全将军家眷亲属的性命,亦可免去这生灵涂炭之苦。还望君侯能以大局为重,仔细思量,莫要错失了这最后的机会啊!”其言辞恳切,充满了“诱降之意”。

关公正襟危坐,面沉似水,听完诸葛瑾这番话,却是冷哼一声,正色而言曰:“我关某乃是河东解良一介武夫而已,蒙我大哥汉中王知遇之恩,待我如同手足骨肉一般,恩重如山!我关某一生行事,光明磊落,忠义为本,岂能因一时之危困,便背信弃义,投降敌国,苟且偷生!城若不幸被破,我关某唯有死战到底,以死殉国而已!正所谓‘玉可碎而不可改其坚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高洁’!我关某身虽陨灭,忠义之名,亦可流传于青史丹书之上,永垂不朽也!汝休要再多费唇舌,速速出城回报孙权,我关某定要与他决一死战,不死不休!”其“宁死不屈,忠贯日月之气概”,令人肃然起敬!

诸葛瑾见关公心意已决,再劝无益,只得长叹一声,道:“唉!吴侯本意,乃是想与君侯重修旧好,共结秦晋之盟,然后合两家之力,共同讨伐国贼曹操,兴复汉室江山,并无其他恶意。君侯又何必执迷不悟,一意孤行至此啊?”

不等诸葛瑾说完,一旁的关平早已是怒不可遏,猛地拔出腰间佩剑,便要上前斩杀诸葛瑾!

关公急忙出言制止道:“平儿休得无礼!诸葛子瑜之弟诸葛孔明,如今正在西川,辅佐你伯父汉中王,劳苦功高。今日我等若在此杀了子瑜先生,岂不是要伤了孔明军师的兄弟之情,亦非君子所为也。”当即便下令左右,将诸葛瑾“礼送”出城。

诸葛瑾见状,亦是满面羞惭,不敢再多言半句,只得灰溜溜地上马,离开了麦城,返回江东,拜见孙权,将关公“心如铁石,宁死不降”的情况,如实禀告了一遍。

孙权听了,亦是长叹一声,道:“唉!关云长真乃是当世罕见的忠臣义士也!只可惜不能为我所用!似此等人物,如之奈何?”

帐下谋士吕范出班奏道:“主公,既然关羽不肯归降,我等亦不必再作痴心妄想。依臣之见,可立刻请军中精通《周易》卜筮之人,为关羽占卜一卦,看看其此番的吉凶休咎如何,也好让我等早作定夺。”

孙权当即便依吕范之言,命人设坛作法,卜算关羽的命运。那卜者揲蓍(古代一种占卜方法)布卦,一番演算之后,得出卦象,乃是“地水师卦”,其卦辞之中,又带着“玄武临应”之兆,主敌人远遁奔逃,最终却难逃厄运。

孙权便问大都督吕蒙道:“子明啊,如今卦象显示,那关羽匹夫,最终将会远奔逃窜。不知卿有何等妙策,可以将其一举擒获,永绝后患?”

吕蒙听了,抚须大笑道:“哈哈哈!主公,此卦象与臣下心中所谋之计,竟是不谋而合,正中下怀也!那关云长虽然勇猛过人,如同插翅猛虎,能有冲天之翼,但也休想飞出我吕子明为他布下的天罗地网矣!”其“自信满满,智珠在握之态”,显露无疑。

正是:龙游沟壑遭虾戏,‘英雄末路’叹数奇。凤入牢笼被鸟欺,‘天意难违’恨无期。

毕竟吕蒙究竟有何等精妙的计策,来擒拿这“威震华夏”的关云长,而关羽的最终命运又将如何,且看下文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