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章 商业首秀(1 / 2)重生之逆天改命之路首页

(5月26日-31日)

第一节:破局之机

消毒水的气味还未从袖口散去,林逸已站在中关村的熙攘人群中。五月的北京飘着柳絮,他仰头望着“小米科技”的玻璃幕墙,掌心攥着装有钢化膜样品的牛皮纸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三天前,他在商谱中读到“先机者得天下”的批注,又结合前世记忆确认——2010年6月18日,小米首款手机即将发布。这个时间点,既是危机也是转机:智能手机配件市场尚处蛮荒期,谁能率先绑定头部厂商,谁就能吃下第一口红利。

“先生,您预约了吗?”前台小妹的声音打断思绪。林逸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已走到前台,牛皮纸袋上的“云枫科技”字样被汗水洇湿。他深吸一口气,从口袋里摸出伪造的名片——头衔是“深圳云枫科技产品总监”,地址栏填的是尚未租下的厂房。

“我和雷总约了十点见面。”他将名片轻轻放在台面上,手指有意无意划过“专注智能手机防护方案”的字样。前台小妹狐疑地看了眼名片,刚要开口,身后突然传来爽朗的笑声:“小林总?这么早就到了?”

林逸转身,正对上雷军含笑的眼睛。这位后来的互联网大佬穿着标志性的黑色T恤,手里攥着螺丝刀,裤脚还沾着些许机油——显然刚从实验室出来。

“雷总,久仰。”林逸伸手握住雷军的手,掌心的老茧蹭过对方虎口——那是前世他无数次组装手机配件留下的痕迹。雷军挑眉,目光落在林逸手腕上若隐若现的青铜纹路,却没多问,只是拍拍他肩膀:“来,咱们去会议室聊。”

第二节:商业博弈

会议室的白墙上贴满了小米1代的设计图纸,林逸扫过屏幕尺寸、分辨率等参数,心中暗喜——与前世分毫不差。他打开牛皮纸袋,取出三片透明薄膜,放在雷军面前。

“这是我们的防蓝光纳米膜,透光率92%,厚度0.15毫米。”林逸用指尖敲了敲桌面,“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涂层技术能承受120℃高温,不会像普通PET膜那样发黄。”

雷军拿起样品对着灯光观察,薄膜上隐约浮现细密的蜂巢状纹路,正是商谱中记载的“仿生学结构”。“成本呢?”他突然发问,目光如炬。

“批量生产的话,单片成本控制在1.2元以内。”林逸报出数字的同时,留意到雷军瞳孔微微收缩——这个价格比业内预期低了40%。事实上,林逸通过罗盘碎片“预知”了三个月后某化工企业的纳米涂层技术突破,提前联系对方买断了实验室样品。

“但我要的不是单纯卖膜。”林逸身体前倾,声音压低,“雷总,智能手机未来会成为人的‘第二器官’,配件不应该只是附属品。云枫可以做小米的‘生态前哨’,比如——”他抓起马克笔在白板上画了个圆环,“定制手机壳、快充线,甚至……”

“甚至什么?”雷军放下螺丝刀,饶有兴致地看着林逸。

“甚至是小米商城的首批第三方入驻商。”林逸直视雷军,“我知道您想做‘性价比之王’,但硬件利润太薄,配件生态才是未来的现金流。”

窗外的柳絮扑在玻璃上,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笔尖在白板上的摩擦声。雷军突然笑了,伸手握住林逸的手腕——那里的青铜纹路正在微微发烫。“你让我想起当年的自己,”他松开手,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不过要合作,总得先看看你的工厂实力。”

林逸接过文件,瞳孔骤缩——竟是《供应商实地考察清单》,落款日期是三天后。

第三节:透明工厂

5月29日,燕京郊外围着警戒线的旧厂房前,停着三辆黑色商务车。雷军带着小米供应链团队下车时,看到的是戴着蓝色工帽的林逸,正站在脚手架上调整摄像头角度。

“雷总,欢迎来到云枫‘透明工厂’。”林逸跳下脚手架,安全帽上的“YF-001”编号格外醒目。他指向厂房正面的玻璃幕墙——原本封闭的车间被改造成全透明结构,生产线一目了然。

“所有原料采购、生产流程、质检环节,都对媒体开放。”林逸递过平板电脑,屏幕上跳动着实时更新的生产数据,“我们甚至开通了24小时直播频道,消费者扫码就能看到自己买的膜是怎么造出来的。”

供应链总监皱起眉头:“这样成本会增加30%以上,你们怎么保证利润?”

林逸笑而不语,点开平板电脑里的另一个界面——某视频网站的直播间里,百万网友正盯着镜头前的钢化膜穿刺实验:主播用美工刀反复划擦薄膜,下方的iPhone4屏幕完好无损。实时弹幕刷过:“这膜能防弹吧?”“求链接!”

“口碑就是最好的营销。”林逸关掉页面,目光扫过厂房角落的摄像头——那里藏着陈昊派来的程序员,正在后台统计直播转化率。突然,他注意到雷军袖口露出的银色腕表,表盘上的齿轮纹路与青铜罗盘碎片惊人相似。

“雷总对古董表感兴趣?”林逸装作不经意地问。

雷军抬手看表,笑道:“这是位故人送的,说是民国时期一个商盟的信物。小林总听说过‘江商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