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6章 《可转债套利:杠杆的安全垫》(1 / 1)股市搬运工首页

《可转债套利:杠杆的安全垫》

12月17日上午九点,周远山交易室的空调温度设定在22℃,陈默的手指触到键盘时仍感到一丝凉意。五台显示器中,中间主屏显示着可转债板块的实时数据,他输入筛选条件:转股溢价率<-5%,剩余期限>1年,规模>5亿。敲击回车键的瞬间,37只转债缩略图在屏幕上展开,像排列整齐的多米诺骨牌。

“2019年新规后,”周远山滑动鼠标滚轮,蓝色光标停在某转债(代码1135XX)上,“交易所把转股申报时间从每日一次改为实时,套利空间被压缩了60%。”陈默盯着该转债的实时数据:现价98元,转股价10元,正股价格11元,转股价值=11/10×100=110元,折价率=(转债价格-转股价值)/转股价值≈-10.9%。

“理论价差12%,”陈默在笔记本上写下公式,“但需要考虑转股后的抛售冲击。”周远山调出2020年某转债走势图,K线在折价率15%的位置形成尖顶,随后因正股跌停,折价率收窄至3%。“流动性是套利的天敌,”他用红笔在图上圈出放量阴线,“散户看到折价就冲进去,却不知道机构早已预埋好出货单。”

陈默打开融资账户,50万的可用额度在屏幕上闪烁。他将买入指令拆分为10笔,每笔5万元,间隔15秒下单。第一笔成交价格98.2元,第二笔98.1元,直到第十笔,均价锁定在98.05元。操盘台左侧的时钟显示09:47,他计算着转股所需时间:T日买入转债,T+1日可转股,T+2日才能卖出股票——这意味着48小时的风险敞口。

“设置动态止损,”周远山在旁边提示,“以买入均价为基准,折价率收窄至-3%时平仓。”陈默在交易软件中设置条件单,当转债价格上涨至101元时,自动卖出50%仓位,突破103元则全部止盈。这个阶梯式止盈计划,是他根据历史波动率回测得出的最优解。

下午2点,正股涨幅扩大至8%,转债价格跟涨至105元,转股溢价率收窄至2%。陈默盯着分时图的量能柱,当看到连续三笔千手买单后,果断点击全仓卖出。成交记录显示,本次套利净获利3.5万元,耗时4小时13分钟,资金周转率达7%。

“过去三年,”周远山调出回测报告,“可转债套利策略的年化收益12.1%,最大回撤2.3%,夏普比率1.87。”陈默对比自己的融资利率(年化5.88%),快速计算:若投入50万本金+50万融资,年套利收益可达12万,扣除利息后净赚6.12万,收益率12.24%。这个数字让他想起285章熔断时的爆仓案例,同样是杠杆,不同的策略带来的是截然不同的风险等级。

收盘后,陈默拨通券商朋友李明的电话。“折价套利本质是赚市场分割的钱,”李明的声音带着营业部特有的背景噪音,“机构用ETF做瞬时套利,散户没那个速度,可转债更适合。”陈默记录下关键词:“T+2流动性风险”“转股期溢价波动”“大股东转股意愿”。当李明提到“某转债曾因强赎公告单日暴跌20%”时,他在笔记本上画下三个惊叹号。

“你们散户做套利,”李明顿了顿,“一定要看剩余规模,低于3亿的容易被操纵。”这句话让陈默想起上午筛选的37只转债中,有12只规模不足2亿,他立刻返回交易软件,将筛选条件调整为“规模>10亿”,结果只剩7只。“安全边际永远排在第一位。”他对着电话那头说,同时将这7只转债加入自选池。

深夜十一点,操盘室只剩下陈默的台灯亮着。怀表放在键盘右侧,指针指向23:05,秒针跳动的节奏与他敲击键盘的频率同步。他正在编写“70%稳健股+30%套利”的组合回测代码,稳健股池选择股息率>4%、市净率<1的银行股,套利部分限定可转债折价率<-5%且规模>10亿。

屏幕上,回测曲线开始生成。2020年疫情暴跌期间,组合最大回撤-6.8%,同期沪深300指数-18.2%;2021年结构性牛市,组合收益22.3%,跑输指数但波动率低40%。陈默调整参数,将稳健股比例提升至75%,套利比例降至25%,再次回测:最大回撤缩小至-5.1%,年化收益10.2%。

“熔断教会我生存,”他在操盘日志写下,“套利教会我耐心——真正的机会,永远藏在市场的定价偏差里。”钢笔尖划过纸面,在“定价偏差”四个字旁边,他画了个向右的箭头,指向工商银行的股息率数据:4.87%。融资利率与股息率的差值(-0.99%)用红笔标注,这意味着持有银行股的杠杆成本几乎被分红覆盖。

怀表的报时声打断了他的思考,零点的钟声在空旷的交易室里回荡。屏幕右下角弹出待办事项:“明日测试‘7成稳健+3成进攻’模型”。陈默揉了揉眼睛,保存回测结果,关闭所有程序。离开前,他再次检查可转债自选池,确保每只标的的折价率、规模、剩余期限等数据准确无误。

电梯下行的过程中,陈默望着镜面中的自己,领带松开了两颗扣子,衬衫袖口微微卷起,露出手腕上淡淡的晒痕——那是上周在交易所天台抽烟时留下的。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怀表,金属表盖的温度与体温相近,表盘上的罗马数字在黑暗中若隐若现。

走出写字楼,冷空气扑面而来,陈默裹紧外套。街道上几乎没有行人,远处的便利店亮着暖黄色的灯光。他想起李明在电话里说的最后一句话:“套利不是投机,是用数学思维赚确定性的钱。”这句话在夜色中盘旋,像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对杠杆交易的新认知。

回到公寓,陈默打开冰箱,拿出一罐冰镇啤酒。拉开拉环的声音在寂静的房间里格外清晰,泡沫溢出的瞬间,他突然想到明天的模型测试:稳健股的波动平滑,套利部分的高周转率,两者结合能否在不同市场环境中持续盈利?这个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直到喝完最后一口啤酒,才渐渐入睡。

凌晨三点,陈默在梦中惊醒。他梦见自己站在交易所的大厅里,无数的可转债代码在头顶飞舞,转股溢价率的数字像走马灯般闪烁。他试图抓住某个折价率-10%的标的,却发现双手空空,所有的机会都在指尖溜走。惊醒后,他打开手机,查看自选池的夜盘数据,看到某转债的折价率扩大至-12%,这才安心躺下。

黑暗中,陈默盯着天花板,思绪回到白天的套利操作。那3.5万元的收益,不是运气,而是对规则的理解和对风险的控制。他想起周远山说过的话:“在杠杆的世界里,安全垫比利润更重要。”这句话,此刻在他心中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窗外,启明星正在升起。陈默知道,新的交易日即将开始,而他已经做好准备,用更稳健的策略迎接市场的挑战。怀表放在床头柜上,指针指向03:45,距离开盘还有五个多小时。他闭上眼睛,在脑海中预演着明天的操作步骤,直到再次进入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