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这个时空的朱允炆还没出生,他都想掐死那小子。
也好在这个时空的朱允炆没出生,当然也不用出生了。
而他的好大儿,好大孙都还活着。
朱元璋这愤怒的心稍微平一点。
【朱允炆么看似仁孝,可实际……这不一上位就骚操作不断,重点针对北平燕王朱棣。】
【朱棣一瞧,这侄子都要往死里整叔叔了 ,他可不能坐以待毙,于是立刻清君侧,靖难之役首发。】
【谋反是好事吗?自古藩王谋反,不说九死一生,就说有成功的吗?朱棣之前,还真没有,朱棣走的就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啊!】
【然徐皇后,面对朱棣的选择,无条件支持,不仅担任朱棣的女军师,为其出谋划策,更是在朱棣外出时,挑起大梁,与儿子朱高炽一同御敌,保卫北平。】
普天下的藩王嘴角抽搐,诛心啊!
天幕之语再次令他们万箭穿心。
朱棣嘴角一抽,总感觉天幕有点戏谑的意思,可转念一想,可不就是这样嘛!
当侄子的想要杀叔叔,他造反乃是自保。
也是他运气足够好,九死一生,才成了以藩王之位成功上位的第一人。
当然也忽视不了贤内助的支持,当年,他们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同舟共济,可惜得了天下,却没能让她享福到底。
【面对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围城,出身将门的徐氏毫不畏惧,不仅与儿子共同部署御敌之事,更是在城中极度缺乏士兵之时,带领着城中女眷与守城士兵一起守卫城池。】
【而城中妇女在徐皇后的带领下,披甲上阵,与将士们共进退,成功逼退了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支撑到朱棣回城。可以说靖难之役也是有着徐皇后的一份功劳的。】
洪武时期,李文忠面露尴尬,想起这个废材儿子的军事能力,他只想遁走。
可惜在君王与同僚灼灼的目光下,做不到啊!
朱棣点了点头,很是认同天幕的话,甚至他还觉得天幕说含蓄了,那哪是一份啊,是大大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