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四章 与君论道(2 / 2)穿越大宋重拾旧山河首页

既然皇上发了话,这边也没有什么事情,屈平便与岳飞、王重阳,跟着内侍立即入宫面圣。

屈平三人进了殿,皇上从上面移步而下,竟向岳飞鞠了一躬。

岳飞大惊,慌忙跪伏在地,道:“皇上!”

“爱卿快平身!”皇上扶起岳飞,“穆国公蒙冤,朕实在内心有愧!所幸如今真相已经大白,你我君臣该重建信任,不要有隔阂才好!”

岳飞哪敢与皇上有隔阂,忙说:“臣精忠于国,绝无二心!”

皇上看向王重阳,说:“想必这位仙风道骨的便是重阳真人!倒是跟朕想得有些出入,年少有为啊!”

“皇上,贫道正是王重阳,道号重阳子。”王重阳作揖道。

屈平说:“皇上,重阳真人,就是我曾经跟您讲过的王重阳啊!您肯定记得吗?”

“记得记得。哈哈!”皇上笑道,其实心里再问,哪个王重阳?屈平什么时候跟朕讲过?

屈平将王重阳率领二十余道士镇压八百摩尼教匪的事迹,道听途说又讲给皇上听一篇。

皇上一个劲地称赞王重阳:“王真人道术高强,绝非凡俗!真人仙府目前在何处?”

王重阳回道:“终南山,全真教。”

“真人道法高深,想必门下弟子众多吧?”

“全真教门下目前总共三十一人。”王重阳不作隐瞒,实话实话。

皇上愣了一下,说:“前途无量,大有前途!”

屈平怕皇上失望,赶紧说:“皇上,八年前,王重阳还只是王重阳,但是大概六七年前,王重阳便一梦得道,成了重阳真人!如今更是不得了,从天而降,一技压群邪!”

皇上深以为然,又问王重阳:“真人如何看待道教于治国法理的关系,或者说作用?”

王重阳丝毫不怯,说:“天地自然,衍生万般大道,道乃生法,由法而可悟术。术者,就是一切所为。天地自然虽有生灭循环,但生生不息,自强者,乃甚于世。治国之术,当循自然之法,天地之道,由此,三才乃控,三纲乃正!”

皇上听完,将王重阳惊为天人,道:“真人之说,朕第一次听说。”

王重阳说:“只是皇上第一个愿听,而不是贫道第一个这般说。”

皇上想想,认为有一定道理。自古百家之说,莫不是由着帝王喜恶,而或生或灭。

皇上问:“自古帝王不喜以道家之说治国,是不是跟所谓的无为而治有关?”

“非也!诸般教条,无非是使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要见仁见智,必先是教人仁智,方可兴大道。”王重阳说得玄奥,皇上一时听不明白。

王重阳接着解释:“就说无为而治,无为并非不作为,而是先除世间万般恶,世间太平,而后断舍离、归自然。是以有所为,而天下秩序井然,而后无需为,天下大治!自然之治,也就是襄亲王所说的,是时代发展的最高理想境界、完美世界!”

皇上高兴道:“这正是朕所希望的世界啊!当年仁宗皇帝为人君、止于仁,所施作为,正如真人所说的无为而治,这样才有了仁宗盛治!”

屈平适时而说:“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朕何喜之有?”

“恭喜皇上找到治国之法,安民之理!天下大治,当遵循天理。道者,即是天理!”

皇上点点头说:“我朝皇室多信道家,仁宗皇帝曾著有尊道赋一篇,他说但观三教惟道至尊。但是,却并没有将道教捧为国教……”

屈平道:“那是因为儒家自秦汉而盛,佛家自南北朝、唐朝鼎盛一时。而道家虽诞生于中土,又始于先秦。可是,人们对道义的理解有失于精准,加上道教又缺乏一个恰好的契机,方才一直不显山露水。但是,它起源于华夏,也一直与我华夏血脉交融,从未远去!”

岳飞也道:“道家乱世而出,盛世而隐,这也有一定关系。”

王重阳道:“阴阳八卦,皆始于道百般生计,皆源自道。道,它无处不在。”

赵构说:“鬼谷子生于道,而教化无数弟子,影响春秋战国张良得于道,而灭秦兴汉诸葛亮信于道,而鼎立三国襄亲王也出自秦岭道家,而兴我大宋……”

“皇上,言过其实谬赞了。”屈平不好意思地说。

王重阳向屈平作了个揖,说:“令师方外高人,贫僧只得望其项背。”

屈平从没跟王重阳提过自己师傅,惊讶道:“你见过我师傅?”

“有幸蒙令师指点一二。”王重阳谦虚道。

“所以朕说,道法乃华夏之根!把握了道,便如拨开云雾见青天,便能追根溯源,指导正途,少走弯路。”赵构道。

屈平问:“皇上有什么想法?”

赵构自信道:“朕欲封道教为国教!道教为法,儒家为术,双管齐下!”

岳飞深受摩尼教迫害,问:“那其他教呢?”

“若是像佛教一般,引人向上的,自然求同存异,不能排斥。但是摩尼教这种歪理邪说,祸国殃民的毒瘤教派,必须斩草除根!”赵构厌恶地说道。

屈平说:“如此,天下幸甚!”

王重阳深深作揖道:“贫道多谢皇上。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贫道定会管束教众,谨守道义,为国为民。”

“终南山全真教重阳真人听旨!”赵构突然宣道。

屈平、岳飞,包括王重阳本人,对皇上的举动十分吃惊,不知皇上要宣什么。